云南省丽江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地方标准实施典型案例

 公司新闻     |      2024-10-16 05:47:10    |      小编

  发布一批地方标准实施典型案例,展示标准化成果,营造人人关心标准化的良好氛围。

  批准发布的《滇牡丹播种苗繁育技术规程》(DB 5307/T 52—2023)。由起草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编制。针对丽江市高寒山区光热条件差、生态脆弱、农民增收难等问题,项目起草单位依靠科技创新,充分利用特有资源,在多年滇牡丹播种苗繁育技术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出一套滇牡丹播种苗发育技术,标准技术内容全面,通俗易懂,在滇牡丹种子采收和处理、播种育苗、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环节起到指导作用。本标准的使用解决了滇牡丹育苗苗龄长、质量差、大小不齐等问题,降低了育苗成本,提高了育苗质量,近年来,累计繁育滇牡丹种苗100余万株,推广林下种植2000亩,相关成果获得2023年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为丽江市乃至全省高寒山区林下经济及生态恢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在筑牢长江中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的同时培育地方特色产业发展。

  批准发布的《阳光玫瑰葡萄栽培技术规程》(DB 5307/T 48-2023)。由丽江市经济作物工作站、永胜县园艺技术推广站、云南利农现代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共同起草编制。该项规程总结出了一套适合丽江市境内进行阳光玫瑰葡萄栽培的技术标准。标准实施以来,建立阳光玫瑰葡萄标准化生产示范园200 亩,通过该项技术标准的应用,示范园优果率达90%以上,生产出的精品阳光玫瑰葡萄果面洁净、色泽鲜艳、果粒均匀、果穗整齐,于5月底6月初上市销售,亩产值可达4.5万余元。通过 200 亩阳光玫瑰葡萄生产标准示范园辐射带动丽江市0.9万亩阳光玫瑰葡萄的提质增效,促进丽江市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

  批准发布的《色素万寿菊栽培技术规程》(DB5307T49-2023)。由丽江市经济作物工作站联合丽江龙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总结多年生产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大量试验,完成数据处理分析后共同起草编制。标准从品种选择、移栽定值、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做出规定和要求,措施具体。实施以来,逐步规范了色素万寿菊栽培种植技术,提高了种植户科技意识和管理水平,鲜花产量和品质大有改善。有效调整优化高海拔冷凉山区农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使色素万寿菊产业规范、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截至目前,全市种植面积累计增加1000余亩,平均亩产量增产300kg~500kg、稳定在3000kg以上,按照市场收购保护价格1.2元/kg~1.3元/kg,可直接增加经济收入平均每亩在500元左右,对促进贫困山区种植户增收起到积极作用。

  批准发布的《光叶紫花苕栽培技术规程》(DB 5307/T 55—2023),由起草单位宁蒗彝族自治县畜牧工作指导站(饲草饲料站)等4家单位研究编制。标准实施以来,通过广泛宣传贯彻推行实施该标准,推广粮食茬后轮作光叶紫花苕达11.45万亩/年,推动种植业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收贮饲草4.07万吨/年,促进增收达9755.40万元/年;加速推进国家“化肥减施”等战略行动,减少化肥施用量320.60吨/年。同时,有效解决人畜争粮和弥补蛋白质饲料供应不足的问题,加快推进节粮型畜牧业发展;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增加冬春绿色植被覆盖,净化冬春空气质量,其综合效益显著。

  kaiyun

  批准发布的《旱作马铃薯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DB 5307/T 51-2023)。由丽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通过多年的试验研究,总结出了一套适合丽江地形特点的旱作山地中小型农机农艺配套绿色栽培技术,实现了山地分段式马铃薯生产的全程机械化,提高了马铃薯生产水平及效率,有效降低劳动力成本。解决了山区、半山区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率低,劳力投入大、生产成本高等问题。通过该标准实施,较平播后起垄栽培亩节本增效701.63元。该技术的集成推广实现了山地分段式马铃薯生产的全程机械化,提高了马铃薯生产水平及效率,有效降低劳动力成本,促进了薯农增产增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保障粮食安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批准发布的《丽薯系列马铃薯原原种生产技术规程》(DB 5307/T 50—2023)。由丽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通过多年的试验研究,集成了的“丽薯系列脱毒原原种生产技术”,解决了传统的丽薯系列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生产中存在接苗时间长,培养基浪费等问题,工序繁多、劳动力投入大;炼苗、洗苗过程中,试管苗损失较大;试管苗移栽成活率低,薯块过大,造成原原种成本较高,原原种生产严重不足等一系列问题。通过该技术标准实施,每平米提高原种60粒左右,在提高单位面积结薯数的同时,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薯质量产量,为丽江打造滇西北优质种薯基地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批准发布的《马铃薯晚疫病无人机防治技术规程》(DB 5307/T54-2023)地方标准由丽江市植保植检站编制,该标准从操作人员安全技术、机型与保养、药剂选择与使用、施药作业参数、作业流程等方面统一规范了马铃薯晚疫病防治行为,通过严格执行作业标准,实现马铃薯晚疫病无人机防治标准化,在降低农药使用量的同时提高丽江市马铃薯种薯的产量和品质,推进丽江市马铃薯种薯生产高质量发展,增加薯农收入。标准实施以来,各县区植保无人机服务组织、马铃薯种植企业及大户遵照与应用该项规程开展马铃薯晚疫病精准防控工作。2024年,在马铃薯晚疫病防治中,应用该规程指导实施马铃薯晚疫病无人机精准防治3.0万亩次(面积1万亩,每亩防治3次),每亩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20克,共计减少农药用量200㎏;经测产,无人机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区比农户自防区每亩增产210kg,累计增产2100吨,规程实施产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批准发布的《中高海拔地区农田鼠害综合治理技术规程》((DB 5307/T54-2023)地方标准,由丽江市植保植检站编制,标准从农业防控、物理防控、生物防控、生态调控、化学应急防治药剂及防治时间等方面做出规定和要求,规范丽江田鼠害统一灭鼠工作。标准自发布实施以来,结合春秋两级季灭鼠工作,在全市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培训,先后在古城区前山村、玫瑰小镇、五峰村、宁蒗县拉柏村、玉龙县吉子村、永胜县东湖村等集中培训8场次600余人,并在重点村社组建临时鼠防队伍12支28人,保障标准实施。标准实施一年以来,共计推广防控面积33.10万亩次,挽回粮食损失7994.12吨。开展农田鼠害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示范,试验筛选莪术醇、雷公藤、a-氯代醇等抗生育剂3种,推广2800余亩,试验引进无毒生物制剂地芬·硫酸钡推广500亩,推广TBS技术10套,可控2000亩。从2024年1~9月农田鼠情监测及临时鼠情监测数据来看,共计设夹5698夹次,捕鼠65只,平均鼠密度1.14%,较2022年同期的平均鼠密度2.1%相比,下降1个百分点。既持续有效控制了农田鼠害发生危害,环境、生态也得以进一步保护。

  批准发布的《旅游营地基本要求与评价》((DB 5307/T57-2023),由丽江市文化和旅游局、丽江市消防救援支队、丽江市旅游标准化服务中心编制。旅游营地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业态,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引导旅业服务机构及旅游者正确选择旅游营地,提升旅游营地的服务和管理质量。标准的制定,进一步规范优化旅游营地的工作流程,提升服务质量。标准的实施有序地推动了全市旅游营地工作的发展。一是政策保障进一步加强。为支持旅游营地建设,支持地方标准《旅游营地基本要求与评价》落实实施,市文化和旅游局按照市人民政府要求起草了《丽江市推进旅游营地建设实施方案》,征求了各县(区)人民政府和市直相关部门意见,根据各部门意见建议进行了修改,报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审核通过后,印发了《丽江市推进旅游营地建设实施方案》(丽政办发〔2023〕46号),从突出标准引领、提升审批服务、优化基础设施、加强融资推介、规范管理经营、评选最美营地、引导文明露营等方面压实了部门责任;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用地支持、加强财政支持、搭建行业平台、强化协同配合等方面强化了政策保障。二是行业引领进一步提升。按照《丽江市推进旅游营地建设实施方案》(丽政办发〔2023〕46号)要求,根据地方标准《旅游营地基本要求与评价》,为推动全市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发展,结合丽江实际,丽江市市场监管局、丽江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全市组织开展旅游营地评定工作。目前,全市已建成运营星托邦营地、地中海营地、东巴谷房车营地等一批具有引领示范效应的营地,市文化和旅游局共收到20余家旅游营地申报等级旅游营地的申请。下一步,将按照《丽江市推进旅游营地建设实施方案》《旅游营地基本要求与评价(DB5307/T 57-2023)》要求,高标准、高质量评定一批旅游营地,引领全市旅游产品业态创新发展。(和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