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1已经实现量产,并在9月KAIYUN份开启预售,目前开始陆续交付。“GR-1会率先在康复陪护等民生场景中落地应用,这也是我们擅长的领域。”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人形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傅利叶智能相关负责人表示,《指导意见》的某些重点部分和傅利叶的战略规划不谋而合,为公司提振了发展信心。公司会关注《指导意见》中提到的保障措施,特别是产业政策完善、专业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合作等,预计这些措施会为人形产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推动产业发展达到更高水平。
9月26日,傅利叶智能宣布,通用人形机器人GR-1开启对外预售。据介绍,GR-1全身具备44个自由度,关节模组为全自研一体化执行器,运动能力可实现拟人化运动,支持底层源代码和基础预训练大模型二次开发和功能扩展。
在今年7月6日的第六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傅利叶智能在开幕式上正式发布GR-1。现场视频显示,GR-1具有高度仿生的躯干构型、拟人的运动控制,具备快速行走、敏捷避障、稳健上下坡、抗冲击干扰等运动功能,结合认知智能,能够与人协同完成动作,在工业、康复、居家、科研等多应用场景潜能巨大。
7月12日,傅利叶智能举办通用机器人战略发布会,正式宣布从侧重专用的康复机器人,转向搭建通用机器人技术平台。在创业之初,傅利叶智能就开始筹谋研发人形机器人。但由于当时机器人的运动能力、AI算法以及市场应用等条件尚未成熟,傅利叶智能便另辟蹊径,切入康复机器人这一细分市场,率先发布国内首款商业化下肢外骨骼KAIYUN机器人,以双足机器人形态开启人形机器人的雏形探索。此后不断自研核心硬件及技术,直至2019年,通用人形机器人项目才正式启动。
“这就像乐高,得由一个个积木组成,很早我们就开始积攒人形机器人所需的各个关键模块。”傅利叶智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顾捷说。经过多年沉淀,傅利叶智能在传感器、一体化执行器、模块化设计、机械仿生结构等底层技术方面积累的知识产权数已超百项,尤其在执行器关节领域更是具备核心优势。
顾捷认为,由于工业、康复、居家、科研等多应用场景潜能巨大,远期通用人形机器人需求量将远高于目前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量,傅利叶智能期待三年左右机器人能够灵巧地完成一些通用任务,5-10年实现机器人真正走入普通家庭。
“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优化并丰富通用机器人的产业生态。”顾捷说,傅利叶智能在自我革新的同时,将进一步完善行业生态建设,开放平台软件接口,让集成商或者创业团队在平台上做场景开发和应用开发,带动引领上下游产业链的本土化,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国产通用机器人创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