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网站北京迈向世界人工智能领军城市

 行业动态     |      2024-01-23 05:48:23    |      小编

  这一年,ChatGPT不断迭代,在全球科技圈刮起飓风。国产大模型不断涌现,“百模大战”如火如荼。

  近日,北京市设立500亿元政府投资基金,聚焦医药健康、、机器人和信息四大产业。

  kaiyun网站

  作为国内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北京关于人工智能的一举一动都成为外界观察中国科技发展的风向标。

  在北京,人工智能作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前沿和焦点,在2023年的规划文件多个板块中多次被提及。

  例如,2023年2月北京发布了《2022年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并随后在5月份分别发布了支持人工智能发展的“二十一条”和“伙伴计划”。

  2023年5月30日,北京市政府官网发布了《北京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实施方案(2023-2025年)》和《北京市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两份文件。此后,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上庄)发布上线。

  那么,2023年北京人工智能及相关产业(如AIGC)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新的一年北京如何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持续提升全球影响力?

  去年7月,在中国国际数字和软件服务交易会上发布的“2023年全球人工智能最具创新力城市”榜单显示,北京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排名全国第一,全球第二。

  2023年2月13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的《2022年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系统性展示了北京在构筑全球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和人工智能领军城市过程中的创新成果和实践经验。

  白皮书也显示,北京在全产业链、核心企业、技术人才、基础科研及支撑能力等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云泉在接受新京报新京智库采访时表示,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在五大方面具备全球领先优势。首先是在产业基础上,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经济实力雄厚,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众多,涵盖了从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到应用落地的全产业链。

  同时,在人才储备上,北京拥有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这些机构为人工智能领域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在政策支持方面,北京市政府对人工智能产业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人才引进等,为人工智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此外,在创新投资上,张云泉也认为北京有着浓厚的创新氛围,众多创业公司、投资机构和孵化器聚集于此,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创业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应用场景上,北京在金融、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拥有众多应用场景,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张云泉说。

  实际上,北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实力还体现在众多头部企业聚集上。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2年底,北京拥有人工智能核心企业1500家,占全国总量的29%,位列全国首位;涵盖人工智能芯片、人脸识别、声音识别、自动驾驶等多个细分领域。

  对外经贸大学信息学院教授陈振娇在接受新京报新京智库采访时表示,北京市政府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全方位支撑体系,包括政策支持、创新生态、融资渠道和数据开放等。“这些措施打造了由孵化器、加速器、创新中心等构成的良好创新生态,加速技术应用转化。”

  就北京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而言,陈振娇认为北京作为首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及国家人工智能先导区,产业集聚能力强,已形成全栈式产业链,布局完整,实力较强。

  “基础层拥有百度等技术提供商,算法算力基础强大;技术层集聚大批核心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先发优势显著。在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金融、自动驾驶等领域拥有广泛情景。”陈振娇说。

  2023年,北京正式提出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一年多来,以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上庄)发布上线为标志,北京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等方面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助力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加快形成。

  不仅如此,新京报新京智库注意到,北京在工信部揭榜挂帅优胜项目数量上居全国第一,北京共37个项目、32家单位上榜。国家开放创新平台数量领跑全国,我国已有24家企业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其中10家企业总部在北京。

  其实,在人工智能领域,北京拥有全国多个“第一”。例如,人工智能企业总量全国第一、核心区域产业集聚能力全国第一、人工智能论文发表量居全国第一等。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曾剑秋告诉新京报新京智库,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和中国在人工智能发展方面处在领跑位置,作为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之一,北京无论是在科技创新、人才储备和产业落地等方面都具备创新“策源地”的优势。

  在曾剑秋看来,北京在人工智能创新方面除了“领先”,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是“引领”。“北京除了要在国际上领先外,还要引领国内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以算力平台上庄的上线运营为标志,围绕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目标不断加强在算力基础设施、大模型等方面的能力,为整个国家的信息能力和计算能力的提升做出贡献。”

  公开资料显示,作为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上庄)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普惠的公共算力服务,将有效缓解北京市高校、科研院所、中小微人工智能企业算力紧张问题。

  张云泉表示,除了缓解相关单位算力紧张问题,该平台也有利于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巩固和提升北京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地位,并“有利于促进产学研用合作和人才培养,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张云泉说。

  新京智库梳理发现,除了公共算力平台建设在加快推进外,相关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也在加快落地。例如,在高级别自动驾驶领域,截至2023年11月底,北京已启动3.0阶段580平方公里扩区工作,开放自动驾驶测试道路323条1143公里,完成160平方公里范围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部署智能网联乘用车、智能网联客运巴士、无人配送车等八大场景739台自动驾驶车辆在区内测试使用。

  不仅如此,北京在硬件创新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例如,量产全球首款可重构多模态智能芯片、全国首款车规级自动驾驶人工智能芯片“征程二代”、全球首个针对算法模型本身进行安全检测的技术平台RealSafe。

  在陈振娇看来,这些成果标志着北京在智能芯片、安全测评、边缘计算设备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目前,作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北京继续在原始技术创新上持续发力,打造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核爆点”。

  曾剑秋表示,从技术创新和应用场景来看,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加快落地本质上还是因为北京在相关领域有着雄厚的基础。例如,在北京的很多服务性行业,数字人和广泛得到应用。“这表明北京在人工智能应用这条路上越走越宽广。”

  不过,在创新领域,北京仍有提升的空间,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王鹏表达了不一样的观点:在某些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如高端芯片、传感器等,北京仍存在依赖进口的情况,需要加强自主研发和创新。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北京在人工智能算法和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仍有差距。

  2023年12月28日,门头沟区人民政府与智能云联合主办的“2023北京大模型产业暨发展论坛”成功举办。据报道,在此次论坛上,门头沟区人民政府与智能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围绕数字化领域人才培养、多元化智算中心筹划、大模型应用场景搭建、无人驾驶商业化出行服务模式打造等多领域开展合作。

  这不是门头沟区第一次在人工智能领域进行布局。此前,北京昇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在中关村门头沟园内落成。首批签约北京昇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企业和科研单位达到47家,预计算力使用规模达到248P。打造具有特色产业的“京西智谷”也成为门头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曾剑秋表示,门头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主要是利用政策优势,吸引海淀区的一些高科技企业到门头沟设立研发基地,这样不但可以有效缓解海淀区土地等要素资源紧张局面,也有利于郊区产业的崛起,实现双赢。“从北京人工智能产业整体布局来看,可以借鉴‘东数西算’模式,将耗能比较高的设施放在远郊区。”

  实际上,海淀区是北京人工智能领域人才、技术、资金和创新能力最为集中的区域,也是综合实力最强区。例如,去年9月海淀区发布了《科学城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引领发展实施方案》。值得注意的是,该区域不但包含国内多所知名高校,也是曾经中国互联网经济最活跃区域,产业基础扎实。

  据今年海淀区政府工作报告介绍,海淀区将高标准建设北京人工智能产业高地,促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与医药健康、智能制造、新材料等产业加速融合发展。同时,研究6G技术标准,支持泛联研究院等联合搭建6G共性技术平台。

  在张云泉看来,海淀区拥有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人工智能技术和人才储备丰富,建议发挥海淀区的科技创新优势,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研发、芯片设计等核心环节,打造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人才培训基地。

  除了门头沟和海淀,据张云泉介绍,朝阳区是北京市的经济中心之一,拥有众多高端服务业和国际化的企业总部,“像酒仙桥地区数据中心的改造创新也具有较大的发展优势”。

  朝阳区跟北京其他区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作为北京的重要承载区,人工智能产业的布局跟数字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例如,在去年5月中关村论坛上发布的《北京市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就明确提出加快推动海淀区、朝阳区建设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形成规模化先进算力供给能力。

  新京报新京智库梳理发现,在今年朝阳区“两会”上,朝阳区也提出要加强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200P算力能力设备采购,预计今年3月通过外部IDC资源完成设备部署,并上线运行,采用国产自主GPU芯片和大模型技术,为大模型企业提供算力支持。

  此外,张云泉也表示,北京的昌平区、大兴区和顺义区等在布局人工智能产业方面具有不同的优势,结合自身优势进行全产业链布局有助于提升区域竞争力。“各区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吸引优秀的人工智能企业和人才聚集,打造具有特色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同时,加强跨区域合作和协同发展,共同推动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张云泉说。

  2023年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对各行各业的渗透不断加深,国产大模型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更是井喷式爆发。作为国内的“AI第一城”,北京拥有超过60%的人工智能领域核心人才,在大模型数量和质量上更是领跑全国。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姜广智曾对外界表示,北京市在大模型研发上已走在全国前列,在算力、数据、场景、投资、人才等方面优势显著。

  北京不仅大模型数量多,更是集聚了众多头部大模型。2023年11月,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北京市人工智能行业大模型创新应用白皮书(2023年)》显示,截至2023年10月,我国拥有10亿参数规模以上大模型的厂商及高校院所共计254家,分布于20多个省市/地区,其中北京有122家。而据北京人工智能产业联盟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月15日,北京地区已发布大模型企业数量达到145个。

  另据2023年科技部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图研究报告》显示,在大模型学者指数、模型开源数量和影响力等指标上,北京均为全国首位。

  其中,百度的“文心”大模型参数规模高达2600亿,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单体模型。智源的“悟道2.0”更是全球领先,参数规模高达1.75万亿。

  陈振娇表示,北京大模型技术“头雁”高飞,10亿参数规模以上的大模型北京占全国近一半,充分说明了北京大模型开源数量和影响力等指标均位居全国第一,展现出北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超强算力水平。“无论是图像语音识别,还是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北京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应用层面,《北京市人工智能行业大模型创新应用白皮书(2023年)》显示,北京的大模型已经在传统产业赋能、金融、政务、文化旅游、医疗、等各个领域得到初步应用。如传统产业赋能领域有产业知识问答、图文生成等,金融领域有智能投研助理、智能客服等。

  张云泉认为,大模型可以帮助政府实现智能化管理和服务,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质量。“例如,大模型可以用于城市交通管理,通过实时分析交通流量和路况,优化交通信号灯配时和路线规划,缓解交通拥堵;大模型也可以用于城市环境治理,通过监测和分析空气质量、噪声等环境因素,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健康和舒适的生活环境。”

  此外,张云泉也强调,在发展大模型上,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需要得到有效解决。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需要符合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的要求。

  当然,对于大模型的迅猛发展,在曾剑秋看来,要避免盲目投资。当前很多企业都热衷于搞大模型,导致大模型出现很多的细分领域,这就很容易出现大模型重复,导致资源浪费。

  1月18日,《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正式发布。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在技术创新、产品创造和行业应用等方面实现快速发展,形成庞大市场规模,扩大应用场景是当前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点。

  自2019年以来,北京先后围绕产业升级、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等重点领域,以及“三城一区”、城市副中心、新首钢等重点区域,发布两批共40项应用场景建设项目。

  以海淀区为例,海淀区为打造中关村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划出了约9.5平方公里的区域作为核心区。首批将重点建设五道口人工智能产业园、北大西门人工智能产业园、中关村西区人工智能产业园、清华科技园等4个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园,总建筑面积约67万平方米,进一步集中创新资源和产业共性服务,提升产业创新效能。

  除了海淀区,1月7日,石景山区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在京正式揭牌亮相。根据规划,集聚区力争到2025年人工智能产业实现收入突破1000亿元。

  北京经开区更是有着“场景新城”之称,近日,无人巡逻车在北京经开区启动道路测试。实际上,智能汽车、智慧交通、智慧工厂、智慧园区等在经开区正逐渐成为现实。

  陈振娇表示,围绕医疗健康、金融、自动驾驶、城市大脑、等领域,北京各区为人工智能企业技术创新应用提供“高含金量”的场景条件,加快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项目落地。

  据陈振娇介绍,近年来,北京更是加大支持力度,积极引导创新企业在自动驾驶、智能制造、全域场景开放的2.0阶段等领域开展创新应用。

  此外,人工智能在市民的生产生活和政务服务领域也大显身手。从以秒为单位“预测”红绿灯的智能软件,到智能化路网监控指挥系统,到手术,到数字人新职业发展……不断涌现的创新场景,都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的强大支撑。

  在政务服务领域,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副局长朱琴曾表示,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可提升政务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推动政务服务多维度深刻变革。例如,通过多模态打造数字人,辅助市民服务热线实现智能对话交流、智能反映记录、智能诉求受理、智能工单派出、智能数据分析。

  新京智库注意到,为了进一步落实北京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实施方案》和《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若干措施》,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于2023年6月采取了重要举措。瞄准国家重大战略、社会民生关切和垂直行业需求,紧密把握当下热门的大模型技术的演进趋势和行业应用特点,成功举办了北京市首批人工智能行业大模型应用案例发布会。会上发布了10个行业大模型典型应用案例,这些案例聚焦于城市治理、医疗健康、科学研究、智慧金融、智慧生活和智慧城市等关键领域。

  根据相关规划,到2025年,北京市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基础理论研究取得突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持续保持10%以上增长,辐射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

  王鹏表示,目前北京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方面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需要加大投入和推广力度。与实体经济的融合程度仍有待加深,需要进一步加强产业协同和创新合作。

  对此,王鹏认为,北京需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发挥其引领和带动作用。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产业方阵。

  人工智能产业目前尚处于相对早期的阶段,随着产业未来的快速发展,北京正努力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创新的高地,通过不断推动场景创新和应用落地,为未来的科技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