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技术的飞速发展,2024年,人形机器人逐渐走出科幻的影子,成为科技行业的一大亮点。随着各大科技巨头和初创公司的不断加入,人形机器人不仅在科技创新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更逐渐在市场上显示出真实的商用潜力。过去一年,随着AI技术的快速进步,人形机器人正经历一次华丽的蜕变。
近年来,科技界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实验室的技术突破,商业化应用的探索愈发重要。2024年,《时代周刊》在其封面文章中列出了200项年度最佳发明,其中人形机器人赫然在列,被誉为2024年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这一认可不仅是对背景技术的充分肯定,更是对未来产业趋势的透视。
人形机器人的主要构成包括“本体”“小脑”和“大脑”三个关键部分。“本体”则是人形机器人的躯体,具备多种运动结构;“小脑”负责运动控制和协调,而“‘大脑’则是其认知系统,赋予其决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AI大模型的推动下,这些机器人能够更加智能地理解和与周围环境进行互动。”
相比于其他类型的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在智能感知、运动控制和人机交互能力等方面有着更为复杂的综合能力。过去一年,国际科技巨头如英伟达、OpenAI、微软和特斯拉纷纷加大对这一领域的投入。特斯拉今年发布的Optimus-Gen2人形机器人就展示了更高的反应速度和运动灵活度,展现了人形机器人在工作场景中的应用潜力。
人形机器人的商用化进程已经悄然开启。加利福尼亚的初创公司FigureAI便利用其Figure01机器人为宝马美国工厂提供助力,而其CEO Brett Adcock最近交付的Figure02则已在多个仓库和工厂中投入使用。这一迅速的交付能力反映出市场对于人形机器人应用的迫切需求。
网络巨头的资本注入,引发了国内外人形机器人市场的生机勃勃。被誉为“中国人形机器人第一股”的优必选,已与多家汽车企业合作,以推动该领域的商业化发展。而小鹏汽车近日发布的人形机器人Iron,已经在公司生产线上展露头角。这些成就无不证明,人形机器人正在逐步走入我们的工作与生活。
根据工信部的新指导意见,预计2025年人形机器人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量产时代。随着关键技术的突破和产业链的日益成熟,预测表明2025年或将成为各类人形机器人产品大规模商业化的关键时点。然而,当前人形机器人的生产成本仍高企,成为商业普及的主要障碍。
成本飞昂的原因主要在于核心零部件的高价,而针对这一问题,一些初创企业已开始考虑通过技术创新和供应链整合来降低成本。开普勒机器人计划将其人形机器人售价控制在2万到3万美元之间,而智元机器人表示未来首款人形机器人的成本将控制在20万元以内。
支培元副会长指出,未来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必然与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相始终。在不断创新的科技环境中,未来个人及家庭拥有自己的智能人形机器人将不再是梦想。今年来,资金流入与市场需求的同步推动,意味着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在朝着成熟的方向迈进。
虽然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落地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业界对此仍需保持理性视角。吴高斌秘书长指出,技术的不成熟和高昂的成本依然是推广人形机器人面临的重要挑战。以应对这些问题,业界需要通过不断优化算法和关键技术,提高机器人的稳定性与性价比。
随着人形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迭代成熟和市场对智能叠加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科技界正在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2024年,我们不仅要关注炫目的科技前沿,更要思考如何在日益智能化的未来中,与人形机器人和谐共存。在此过程中,人们也许可借助简单AI等智能工具,推动自己的创作与创新能力,确保在这个智能浪潮中不落后。kaiyun中国官方网站